2022感动中国中国女排事迹观后感优秀500字(精选3篇)

2022感动中国中国女排事迹观后感优秀500字(精选3篇)
时间:2024-08-17 10:36

  202x感动中国中国女排事迹观后感优秀篇【一】:

  2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播出了,看完感动中国,我真心觉得,闲着是罪恶的,浪费钱也是罪恶的。闲着,其实就是浪费时间,那么概括起来,浪费是罪恶的,应该怎么办?应该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金钱,珍惜资源。当有真的感触的时候,这些词句就不是空话和,不空洞也不高大。有的时候我会觉得闲,会觉得不知干什么好,好像找不到意义所在,而现在,在刚看完感动中国人物之后的强烈感情下,我觉得,有一

  件事,我们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后忙完自己份内的事也不会觉得闲得慌,那就是:慈善。有时候我也会想,有什么好捐助的啊,他们有那么穷吗,再说政府干嘛去了?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没有同情困难人群的感情基础,我没有见过那种场面,或者通过媒体看过几眼已经被岁月冲淡了,但是一旦把那个画面放到我眼前,我会被震撼,然后内心柔软的说不出话来。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成长环境艰苦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加惦念自己

  当初那种穷乡僻壤,会更加懂得同情困难的孩子,不是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们没见过,没有那个触动。所以说,让所谓温室里的花朵去“体验生活”,体验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义的。今天晚上含着眼泪看完央视播出的20**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感受颇深!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

  202x感动中国中国女排事迹观后感优秀篇【二】:

  “第一次现场看中国女排比赛是在1978年,曼谷亚运会。18岁的郎平第一次亮相国际大赛。那时候坐在场边的我16岁。现在我快60岁了,准备开拍中国女排的。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

  中国女排的故事要被拍成电影了,导演陈可辛在微博上感慨着他与的缘分。那时,场边的陈可辛十六岁,场上的郎平十八岁,刚刚入选国家队。

  主演的人选也确定了一个——郎平将由巩俐出演。看了导演和主演的名字,不少观众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有了陈可辛和巩俐,这部将于明年上映的电影,想必不会太差。

  陈可辛观赛的第二年,1979年,中国恢复国际奥委会席位,仅仅一个月后,中国女排就在香港举办的亚锦赛中首次击败日本女排,完成冲出亚洲的目标,第一次站上亚洲之巅。不知道那一年,那个香港少年还在不在台下。

  郎平、陈可辛、陈忠和 图/中国女排官方微博

  距离今天,整整四十年了。

  那时候,作为观众的陈可辛和作为运动员的郎平,恐怕都不会想到,围绕这支队伍的传奇,将会延续四十年,如此的长久、耀眼、牵动人心。

  《中国女排》将要开拍的消息自然引来了无数关注,不少观众对这部电影满怀信心,希望陈导能将其拍出《中国合伙人》的质感。

  不过说实话,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和几位企业家的创业人生比起来,中国女排的沉浮起落是一段更加磅礴的经历。

  2016年奥运夺冠后,中央台这样报道女排精神。

  曾经挥洒汗水和泪水的运动员、教练、对手,甚至是关心女排的观众,都换了一批又一批。而想要把这一切压缩进短短的一部电影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实在是一个太长太长的故事。

  郎平的“第一块”金牌

  陈可辛初识中国女排的那一届亚运会上,中国女排的教练是已经上任两年的袁伟民,正是他看中了弹跳力和身体素质俱佳的郎平,将她召入国家队。

  1978年12月10日,曼谷亚运会的第一天,也恰好是郎平的生日,这个身高一米八四的小姑娘第一次走上国际大赛,就表现亮眼,帮中国队战胜韩国队。

  很多年后,在郎平回忆里,当时比赛结束,有香港记者送给她一个笔筒,祝她生日快乐,这是她生平第一次收到生日礼物。

  “铁榔头”

  在最终的决赛场上,中国队败给了有“东洋魔女”之称的日本队,得到了一块银牌。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前苏联、古巴和日本女排轮番称霸国际赛事。中国队击败日本队,还要再等一年。

  巧合的是,中国队在香港夺冠的1979年,一部关于女排的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播出。后来,这部热血漫画风格的体育剧漂洋过海,恰好赶上中国女排“五连冠”,随即在中国引发收视狂潮。

  剧中的小鹿纯子坚持排球梦想,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深深感染无数中国人,其中还包括一个十几岁的杭州少年,他叫马云。

  这部剧在中国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时隔多年,一声“晴空霹雳”,还是能唤起许多中年人眼里的青春光芒。

  《排球女将》中有“晴空霹雳”和“幻影旋风”的必杀技。

  2016年8月,巴西里约,奥运会决赛,场上奔跑跳跃的女孩子们早就换了一批面孔,郎平依旧坐在台下,她的身份是中国女排的主教练。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中国姑娘们实现逆转,最终以三比一的比分战胜世界劲旅塞尔维亚 ,摘下一枚奥运金牌。

  郎平两度执教中国女排,这是她作为教练,拿下的第一块奥运金牌。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队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

  也就在这一届奥运会之后,即便是平时不怎么关注女排的观众,也记住了好几个姑娘的名字:惠若琪、张常宁、魏秋月,当然还有那个异常出色的主攻手朱婷,根据赛后数据,她一个人几乎担起了全队半数的进攻。

  难怪有人说,坐在场下的郎平一眼望过去,朱婷身上都是三十年前“铁榔头”的影子。

  郎平带出来的这支中国女排,大概是有史以来最具亲和力的一届。这群年轻的姑娘打扮靓丽,发言轻松,不拒绝综艺和代言,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排球之外的日常生活。

  同前几代运动员身上背着沉重的英雄情结相比,她们在很多时候展示出来的一面,都与所有二十岁上下的女孩子没什么分别。

  惠若琪实力不凡,常出现在“人气运动员”的榜单中。

  1978年败给巅峰时期的日本女排后,有球迷给中国女排写信,把郎平称为“不成器的北京4号”,这让年轻的郎平羞愤不已。

  而到了去年的世锦赛,中国女排以铜牌收官,多数人的评论变得充满人情味:“姑娘们不容易”“转型期要多包容”“理解郎指导”。想想十年前的刘翔,观众回归平常心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时代终究不同,几代人也终究不同。但不变的一点是,在中国女排身上,我们总能够看到不灭的希望火焰。

  202x感动中国中国女排事迹观后感优秀篇【三】:

  今天下午第四节课,我们班的班主任王老师带我们观看了20**感动中国,到现在还让我难以忘怀。首先讲述的是一位磨刀老人的故事,这位老人名叫吴锦泉,他的家住在农村,自己家有一片小菜地,种的菜也就够自己吃,他家境贫寒,自己靠磨刀赚的钱也就是一元一元的硬币,他都

  积攒下来放在一个袋子里。谁也不知道这位老人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在四川汶川地震的时候,这位老人立刻回到家,取出自己辛辛苦苦攒了一年多的一千多元钱,毫不犹豫地捐给了灾区。可能大家会说一千多元钱算不了什么,可是对于这样一位贫穷的老人来说这是个很大的数字,更何况这些钱是他省吃俭用省下来的,是他磨了上百甚至上千把刀所攒下来的,这种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啊!还有一个让我很感动的是张宝艳

  和秦艳友两个人,他们曾经在一次商场购物时把自己家的孩子给丢了,当时就是他把两个人急哭了,经多方努力,孩子总是在一个月之后找到了

  ,但是这一段经历让他们体会到了丢了孩子家长的心情,于是乎他们自费创办了“宝贝回家”网站。从创办至今,已经有十三万人在这个网站里注册,寻找丢失的孩子,虽然最终找到孩子的家庭只有几千个,但是张宝艳和秦艳友两个人说:“今后还要继续宣传这个网站,还要让更多的家庭团圆”。像这样令人感动的故事在感动中国节目中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是否也应该从中体悟到什么呢?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从一个个小事做起,去帮助别人,关爱他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就变成美好的人间。


  相关:

Copyright © 2018 www.123fanw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123范文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7000724号-5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