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碎片化生活作文1000字【一】:
在这个网络新新科技腾飞的时代,在这个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无可避免的便迎来了碎片化的生活。
何为碎片化时间、生活?即指两件事情间的空隙。
诚然,碎片化的生活带给我们的是多元、丰富的海量信息,让我们能更加迅速快捷地关注各种实时信息,它拓宽了我们单一的生活方式,使其便捷化。
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了它所带来的严重的弊端。如从碎片化的阅读中获取到的养分少之又少,缺乏深度,因此只停留于表层含义,我们将错失触碰到书深处灵魂的机会。花时间看了书却收获甚少,这难道不是另一种程度上的浪费时间吗?并且,碎片化的购物、社交等等,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浮躁,会催生“标题党”、“头调控”等。会让我们变得不那么有耐心,且易情绪化,以至于将次变主,严重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我们的生活。
所以说,我们不能在碎片化的大流中迷失了自我,变得主次不分,只沉醉于“量”,却忽略了“质”。因为有很多事情都需要有时间和内心的沉淀,方能达到效果,成就自我。相较于现代人碎片化的的忙碌与浮躁,我们更应学习古人对此的态度及他们内心的沉静。
宁古塔的清苦时光,让杨瑄终有《谪居柬友》“生经多难情愈好”的感悟。古又有“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西晋时左思为赋《三都赋》,请求担任掌管国家图书典籍的秘书郎,借机苦学苦读,日积月累加之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深思,花了十年的时间,终写成《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而今又有钱钟书,一生一书一世界,沉淀自身,提升自我,终为一代国学大师。
由此可知,往往沉静自身,不浮躁,不骄躁,多体味多深思,方能提升自我,而这一点恰恰是碎片化生活、时间不能给予我们的。
不过既然我们生处这样的时局之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现状,那就少些抱怨,迎面接受碎片化生活、时间,学会去让它最优化,让它的益处最大化。碎片化的生活其实就是给予我们了一个调整和休息的时间,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点,但也不意味着,把经历过多投入碎片化,不能影响做重要事情时的效率和状态。如司马光,利用一切碎片时间,比如骑马赶路的时候等等,默诵所学知识和课文,久而久之,其记忆力越发惊人,也为他后来著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会利用碎片化时间,碎片化运动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处理方式,它不仅能消除疲惫、减轻压力,更能让我们在做重要的事情时保持精力充沛,可达一举两得之效。
碎片化的时间、生活是现代快节奏的衍生物,我们应将其好的影响和作用最大化,使之成为高效提升自我的一种快捷方式,且时刻保持内心的平静,成就更好的自我。
遇见碎片化生活作文1000字【二】:
生活中,许多小事可以细细体会,悟出道理。而在如今这个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时代,生活的质量也在不断的飞跃,生活也越发变得愈发碎片化了。
如果生活不是碎片化的。对于我一个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运动、吃饭和睡觉应当是生活的大部分了。但若我们把这四个大体没有极限地延伸下去,这么样一个庞大的数据便就是我们如今的生活。据外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学生的睡眠应在9~10小时。工作或学习时间只有6小时左右。但是实际上,学生只用8小时来休息,确足足用了8~10小时来完成功课,计算得到人们可以挤出2~4小时来做零碎小事,这就是碎片化的生活。
每天除了这几件大规模的事情之处,仍有着许多碎片般的小事。早上起床边吃早饭边打开电视看看昨日发生了什么新闻大事,或许有些时候,还赶得上鸟儿们那欢快的叫声。前往上课的路上,或是戴上耳机听几首轻音乐,闭目养神!不然则是抓紧分分秒秒,看上几章武侠小说。再躺上床后,迷迷糊糊中刷上几遍英语听力。一般情况下周六周日的中餐由“美团外卖”解决,有时候我甚至边吃饭边复习。而因此朋友与朋友之间的交谈愈来愈少了。大多数都是在微信、QQ等交流平台上的虚交流。甚至有一些时候,拉近朋友距离并不是长时间的交谈与邮件,这种办法还不如一场简单粗暴的“王者荣耀”。
现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予了生活种种的方便,但这也使学生们对学习成绩看得更加重要,对学习的竞争性也越发突出。这也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但这一点也让我又喜又悲。
我曾经一直想过,抽出我颇为空闲的一天,坐在书房里,拉开窗帘,让阳光钻进昏暗的书房,沏上一小杯茶,独自一人坐在椅子上,翻开一本很久未尝再读过的小说,品读几番,沉醉在我一个人的世界里,书的海洋里……而往往在我翻开书,抚摸着这一页充满时代感的书本时。“叮铃铃、叮铃铃……”电话铃响了。“喂!”“作业写完了没!现在快去做我放在桌上的几份卷子!”对方话没有说完就把电话挂了。又是老妈的唠叨,不久之前的好心情又被打破了,接着又是汽车的喇叭声,手机的铃声……
也许这就是我现代的生活。移动互联网真正地取而代之了以往的生活,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2个小时逛淘宝、看微信、刷微博与打游戏。但我不这么认为,生活自然有它的细小之处。
欧阳修讲过“三上之功”枕上、马上、厕上,我又何尝不是如此,每天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我们如今碎片化的生活是受困于当今发达的科技产品。我一直在思考如今的生活,如今被碎片化的生活,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生活呢?
遇见碎片化生活作文1000字【三】:
当今21世纪,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巨浪扑面而来。每天的手机上各种应用软件的消息推送,新闻推送等,这些信息无疑是碎片化的,那么如同海边拾贝一样,我们又怎样知道哪些信息是我们所需要的,哪些不是,我们又该如何将碎片化信息整合起来呢?这些在当今碎片化生活中无疑是不可或缺的技能。
首先,什么是碎片化?碎片化原意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更形象地来说:十几年前,一个人与信息接触的方式是白天看报纸,晚上看电视,而现在人们的生活却被许多碎片化的内容切分。如今许多人的生活或许是这样的:早晨被闹铃吵醒,洗漱完毕出门上班,乘坐公共交通的便浏览下因特网,翻看下新浪微博、微信或QQ,上班时,偶尔发个微信,聊聊天,下班后,回家浏览下淘宝、京东之类的,看看电视,没有什么事就洗洗睡了。想想看,我们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我们的生活就这样被碎片化,这样真的过得有意义吗?
碎片化生活有利有弊。在海量信息之中,我们自然会接受到许多知识面,信息面自然也广了,可是我们所了解研究的只能算得上皮毛,如此囫囵吞枣地学习,也只是泛泛而习,混个眼熟罢了。身处碎片化生活之中,每天各种微信群、QQ群图标闪个不停,电子邮件一封又一封地发来,试想一下,一个人该会有多累,每天都要处理一大堆繁琐之事,生活变得复杂了起来,身上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身心俱疲。或许为了抢个红包,便一刻不停、半步不离地在手机旁,为了等个回信,便烦躁不安,时不时就看一眼手机。或许我们只觉得抢个红包、等个回信只是几秒钟的事,但是实际上为了这几秒,却浪费了好几分钟。现在,支付宝、微信等都设有春节整点抢红包什么之类的,有些人或许看别人有抢,便也想着自己能不能也试一试呢,便将大年夜的宝贵时间花费在了等待抢红包这种毫无意义的事上。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为了这几块钱所付出的时间成本,亲情成本,这完全不值得。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利用碎片化呢?大数据——当今热词,它就是通过将许许多多碎片化的信息收集起来,经过电脑整合、统计、分析得出非常有用的巨大完整的信息。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子来学习呢?当我们看书时,做一些笔记,遇见好句子,做一些摘抄,久而久之,虽然这些信息十分零碎,但都有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方便语文学习,因而也十分有用了。
两个人跟着弈秋学下围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人虽然了,却不认真,那么自然,是那个专心致志学习的人学得好了。我们在碎片化生活中学习的选择很多,但是每个都只学习一点点,当然比不上专心致志地只钻研一个方面了。所以我们必须不在碎片化中迷失自我,要认准一个方向,专心地向目标前进。
身处碎片化时代的我们,手机和网络仿佛已成了身体的一个器官,失去了它们,我们便不知道该如何,像无头苍蝇般。回忆一下,我们多久没有完整读完过一本书了,是不是将时间都用在了“刷手机”上了呢。不要让碎片化统治了我们,只有做好自我,才能在这碎片化时代拥有一番天地。
遇见碎片化生活作文1000字【四】: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这句名言是不是常常会听到呢?在日常生活中,存留在海绵的水有利也有弊,你把它里面的水挤一挤吧,会弄湿你得衣服;不挤吧,你就没有多余时间。在快节奏的大都市里,每一个人都不能懈怠,生怕我们赶不上这么快的速度、这么快的时代。但人有惰性,必须在今天完成的事情量很多,却在一个时间段只想放松。那就只有用碎片化的生活将它补全。原本那么简单的用一部分整的时间做完的事情,却要分成碎片化一部分一部分拼凑起来。我,也许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零零零……”闹钟在六点三十分准时响起。“啊……不想起床啊!”昨天晚上睡得好晚啊。不行!今天晚上一定要早点睡觉了啊……好困啊,心想着,眼睛要闭了起来。不行,快点起床,否则要迟到了!心里的这种思想支配着我慢慢起床。简单地刷牙洗脸梳头后,我打开手机,一边吃着早餐,一边看看昨天睡着之后还有没有人发我微信。确实好了之后,却发现早餐没动几口。眼看出门时间马上要到了,关掉手机放回书包,随便喝一点粥,立马飞跑出家门,一边跑还一边急忙系上红领巾。打了一个哈嚏,走进班级的门,把作业放在桌子上,再趴着休息一会儿,好累啊!时常,老师会早点布置回家作业让我们可以早点写,但是,这件事是一把双刃剑,有些人会在副科上写作业,只为了回家能减少一点作业量。
一天上课的疲累都要延续到回家做作业。回到家第一件事情—放下书包。以为我要写作业了?不不不,首先我先吃一些家里的零食休息一下,然后慢慢吞吞地挪到课桌前,坐下,又站起来,倒了一杯水,又站起来,拿一下手机,时间就慢慢走过。转眼五点半了,我开始“认真”地做起了作业。“嗡嗡……”“咦……有人发我微信?”拿起手机,回复短信,又放下了手机。觉得有些安静,又拿起手机,播放音乐,一边哼着音乐,一边做作业。呀,查一个单词,又拿起手机,这一次不是直接点开翻译软件翻译,而是玩了玩游戏,点赞朋友圈,看看微博,然后又继续写作业。刚想动笔的,却发现这个单词依然没有查,又拿起手机……循环往复,竟发现我做了三个小时才把原来两个小时能做完的作业做完了。这一个小时我在干什么?毋庸置疑地我在浪费时间。然后,我又一边看电视一边吃晚饭,时间又被浪费了,睡觉时分却已经十点了。心里想着:明天晚上一定要早睡!
我把一整段时间,拆分成碎片化时间,用“事倍功半”来形容也是再好不过。效率不高,时间也被浪费掉了。一天天,就这样慢慢度过。在生活中,还有一个词—“碎片化阅读”,常常在你我身边徘徊。
在路上,在家里,在工作,在学习,我们现在都可以用手机来看书,随时随地,轻轻松松即可下载一本书来看。但有没有想过,在这么快节奏的时间里,你又能在什么时候看?能看多少?能看透彻这本书吗?一般,我们都会用到碎片化的时间。倒水时,拿着手机看书;上厕所时,拿着手机看书;吃饭时,拿着手机看书。真是“废寝忘食”地看书啊!这么着急地看书,想必也是囫囵吞枣,只是看清大概意思罢了。
碎片化阅读,就像一颗糖果。当你含在嘴里时,你会感受到无比的香甜,甜蜜萦绕在舌尖。但时间慢慢过去,糖也越含越小,你也越来越饿。而翻开一本真正带有书香气息的书,就像一碗米饭。虽咬下去没有甜蜜,却在最后有一丝丝甘甜,你也有了饱腹感。在家里,明媚地阳光透过窗户,你坐在椅子上,安安静静读一本经典。远远比在忙碌过程中打开手机,看一小段着急地一目十行要好的多罢!但是我却发现尽管我知道要怎么做,可我已经不想再翻开书籍了。它就像一种本能反应,渗透进我们每一个人中,慢慢用越来越多的碎片化时间来阅读所谓的书籍。
一个完整的时间段,慢慢被拆散,一点一点破碎,一点一点分裂,正让我们“合理地利用”越来越多的碎片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