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世界粮食日国旗下讲话内容中学生(精选4篇)

2022年世界粮食日国旗下讲话内容中学生(精选4篇)
时间:2023-05-26 15:08

  世界粮食日国旗下讲话内容中学生【一】:

  大家好!我是初二(1)班的何xx,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粮食,拒绝浪费》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我们可能在上幼儿园时就能脱口而出的诗句。但是,在我们身边,各种浪费粮食的现象依然存在。

  就比如在我们的校园里,有的同学不想吃或是不喜欢吃学校食堂的饭菜,以至于没吃几口就倒掉了,部分同学要倒掉1/2饭菜,倒掉1/3饭菜的同学就更多了。我有时走过食堂,看到食堂的叔叔们把成袋的剩菜剩饭丢进垃圾桶,实在令人感到可惜和心痛!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你浪费这一点,他浪费这一点,大家都浪费这一点,那就是一个惊人的损失了!让我们一起来算笔帐:假如我校2000多名学生每人每天浪费一两米饭,那么一天就浪费200斤,一个学期下来就浪费20000多斤,也就是10吨粮食,如果再算上蔬菜、肉类,那就是更庞大的数字了。现在,同学们还觉得节约粮食没有必要吗?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的“传家宝”。我们的爷爷奶奶那一辈小时候可是经历过饥荒的,常常是吃了这顿没下顿,有时只能以南瓜,红薯做主食,就算这样也常常饿肚子。后来,是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技术,才逐步解决了我国的粮食问题。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如今我们过上了富足的小康生活,可不能忘记了先辈们过的那些苦日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这一口号永远都不会过时。对浪费粮食的现象,我们要坚决反对,坚决抵制。在校就餐时同学之间互相监督,看到浪费现象要勇于制止,尽量减少浪费;如果真的胃口小,可以在开动前先把饭菜分一些给食量较大的同学;在家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家,不要觉得很丢人;要做节约粮食的宣传员,让家人、亲戚、朋友都参与到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行动中来。

  同学们,勤俭节约是美德,是品质,是责任!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参与到节约粮食、拒绝浪费的行动中来,从今天开始,做一名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合格中学生!

  世界粮食日国旗下讲话内容中学生【二】: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二(4)班的刘xx。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想跟同学们聊聊“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话题。

  《悯农》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妇孺皆知的诗句。我们从小在这些思想文化的教育下,对于“节俭”早已烂熟于心。“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从这个意义上说,勤俭节约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可珍贵的财富,最可依赖的资源,也是我们可以有信心摆脱贫困、走向富强的真正优势和可靠保证。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同样,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团体是难以持续发展的。我国虽然已经是世界GDP排名第二的国家,但我国实际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脆弱的发展中国家。

  就拿粮食来说,在发展中国家,每5个人中就有1个长期营养不良,有20%的发展中国家粮食无保障。我们国家要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全世界22%以上的人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将会给我们带来粮食供应问题。在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若每个人都造成一点浪费,累积起来就是巨大的浪费,节约粮食,刻不容缓。民以食为天,古人常讲“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我国每天14亿多张嘴要吃饭,悠悠万事,吃饭为大。金黄而饱满的谷粒从播种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粮,至少要经过20道工序。习近平同志以战略家视野审视“饭碗”问题,他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钱也没用。解决14亿人吃饭问题,要坚持立足国内。”

  从历史上有名的“齐纨鲁缟”典故、2019年中美粮食贸易战可以看出粮食不仅仅是食物、商品,也是一种战略武器,甚至在有些时候,比核弹还要管用。深谙这个道理的美国人基辛格曾毫不避讳地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在衣食无忧的时代,我们也不应该忘记珍惜粮食。珍惜粮食是我们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德,也是对农民辛苦付出的最好回应。

  我们厚中人要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觉悟,要有“用之有度、取之有节”的自律。我们在饭堂、餐厅吃饭时,自主择餐,需要多少,点多少。适度消费,不为攀比,做到量入为出。一个人的习惯也许微不足道,但一群人的行动就能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老师们,同学们,从节约粮食开始到真正走向俭朴的生活方式,这既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也是我们新时代厚中人的素养和道德的集中体现。让我们全体师生自觉行动起来,使弘扬俭朴之风在厚中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一种时尚!

  世界粮食日国旗下讲话内容中学生【三】: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设立该节日的宗旨是为唤起全世界对于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中国古代农民们在炎热的太阳的炙烤下,手拿锄头,挥汗如雨的真实写照。在人们居住的地球上,由于人口急剧增多,且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原本数千种农作物只剩下150余种。随着农作物逐渐单一和人口数量逐渐增多,世界粮食供应也越来越脆弱。

  今年是第xx个世界粮食日,许多人为了节约粮食都纷纷打着口号:“光盘行动”,但却并不知道他的意义何在。光盘行动的好处有三点,分别是:有助于控制物价,提高我们的饮食安全和多样性,减少个人浪费,增加收入减少大吃大喝,减轻因为粮食浪费所给国家带来的经济负担,为早日实现强国梦而做出一份贡献。但生活中总是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浪废行为,如:为了减肥将已经点好的饭菜倒入垃圾桶里,吃不掉却为了欲望而疯狂点菜。这些都是浪费粮食的可耻表现,也是没有树立“光盘行动”的意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以上这些浪费粮食的现象呢?

  一:关注粮食安全系列活动。

  二:节俭用餐。要求每个人吃饭时应多次少取,做到吃多少取多少,宁肯不够吃起来多盛几趟,也不留剩饭剩菜。

  三:监督用餐。组织了一批“光盘行动”志愿者,在剩饭菜回收处监督大家是否践行“光盘行动”,劝导有浪费行为的人,树立以“光盘”为荣,以“剩宴”为耻的新风尚。

  四:多了解节约粮食小故事和节约粮食小妙招,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粮食是生命之源,是力量之源。有哪一个馒头不是汗水换来的,有哪一粒米不是农民们辛苦的结晶!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普及节粮知识,提高节粮意识。请君莫忘,爱护粮食,从我做起!

  世界粮食日国旗下讲话内容中学生【四】: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八(3)班的叶xx,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节约粮食,杜绝浪费”。

  1997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议确定,每年的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其宗旨是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生产和珍惜粮食的高度重视。世界粮食日所在的那一周则定为节粮周,在节粮周里我们作为学生,要积极相应号召。

  今天,我们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唱着雄壮的国歌,迎接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我们心中充满了无限的自豪和骄傲,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啊。可是,在幸福的同时,我们有没有想到为祖国做了什么呢?我们有没有为祖国分忧呢?我们生活在丰富的物质环境里,不愁吃不愁穿,快乐无忧的生活和学习,在这个优越的环境里,我们不能淡忘“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品质。我们每天吃的一米一粟,从春种到秋收,从种子到我们的盘中餐,是多少生命和汗水成就的啊。当它还是一粒种子时,勤劳的农民们顶着烈日为它浇水施肥,用汗水把它灌溉;这时候一年的光阴也悄然而逝。精心的烹饪才变成了我们面前美味的盘中餐。可是有许多同学在家里把只吃了几口的馒头扔了,把只吃了几口的饭菜倒掉……

  当我们肆意将盘中餐变成残渣时,有谁还记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的古训?有谁想过用米粒堆积成的山丘可以供多少人充饥?当我们将仅剩一口的食物丢弃时,“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啊,有谁想过战争及自然灾害中难民们那渴求食物的眼神呢?当我们在将吃不下的食物当作垃圾投进垃圾桶时,有谁想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事实呢?同学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可又有谁曾想过这些食物来之不易呢?我们浪费的同时,世界上还有30多亿人们处于极度贫困的状态,还有8亿人口处于饥饿状态,尤其是南部非洲的人民,更是长期缺乏食物。许多和我们一样的同龄人,他们根本不敢奢望学习,温饱对于他们而言就是最大的渴望啊!

  另外,从我们国家而言,目前我们中国的人口是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仅是世界人均耕地的四分之一。我们的粮食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充足,在我国依然还有很多和我们一样的孩子被饥饿包围着……目前我们国家的现状,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特殊意义。所以,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要从现在做起,要拿出实际行动,为国家分忧,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牢牢记在心中。珍惜每一粒粮食,杜绝每一粒浪费,从我做起。我们要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打包带回家。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现象的发生。

  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打造节约的良好风尚,一起迎接美好的明天吧。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Copyright © 2018 www.123fanw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123范文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7000724号-5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